我也很好奇這件事,以我的見解,第一種,應該是家境比較殷實,不愁吃住問題,比如李白,他不光是詩人,還是一個俠客;第二種,饋贈,來自平輩或者仰慕者和想要辦事的人,就像現在的有名氣的人,只要出名了,錢財自然就來了,想必古代也差不多如此;第三種,可能是和官府打交道的人,比如懸賞什么的。
首先說明觀點,不要被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所誤導,那不是真的。雖然我也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,但是從現在傳統武術的生存狀況,我們來分析一下還是可以的。
有句話叫“窮文富武”,就是說窮人學文富人才練武。究其原因,一是學文比練武成本低,因為筆墨紙硯的價格在當時肯定比刀槍棍棒要便宜;再就是,富人才需要練武保護自己的財產,如果窮的小偷來了都要哭著走,就沒有必要練武了。
還有一句話“學會文武藝,貨賣帝王家”。就是說,是人都要吃飯,都要找飯轍。學成了本事就要靠本事吃飯。帝王家也可以理解為富人。因為練武太辛苦了,多數富人吃不了這種苦,就得請能吃這種苦的人。當然,能吃苦練成武功的不一定沒有富人。
再有,不管你武功再高,“強中更有強中手”,在沒有必要的前提下,練過武功的人,是不會隨便出手的。因為,功夫不到家,自己非死即傷,又得不到什么回報,完全沒有必要出手;即使功夫到家,肯定不會輸,但武術講究“舉手不留情”,把別人打傷打死了,自己也是要吃官司的,畢竟任何政府都是有一定的法律約束老百姓的。就算你功夫高,跑得了,這個案子也永遠跟隨你。所以沒有緣由的出手傷人,對于練武的人來說,絕對沒有必要。
現在,我們說回正題。
有了前面的鋪墊,可以說明,沒有幾個真正救國救民無私的大俠,他們基本都是為了謀生的練武者,既然是練武者,那么他們出手不是為名就是為利。
為名為利其實是互生的關系,有名才有利,有利自然有名。遍尋天下高手,一較高低,無非是為了揚名天下,讓人家知道自己厲害,然后賣個好價錢?;蛘哔u給豪門富戶保家護院,賺份保鏢錢;或者到朝廷謀個一官半職,拿一份穩定工資;再或者,開個鏢局,明碼標價,靠本事和名頭掙錢。
這里面就有幾種收益產生,除了固定收益,還有你名頭保護下的百姓們的報酬,“好狗護三鄰,好漢護三村”,這個“護”,可不是免費的。水滸傳里的金眼彪施恩,其實就是個快活林收保護費的人,和蔣門神沒啥區別。而武松,不過是他找來助拳的,說白了就是找來幫著打架的,這種找,自然也是要給報酬的。還有就是某些個有錢人,知道你武功高,在那個亂紛紛,朝廷管不過來的大環境下,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用得著你,提前來和你攀個交情,送些禮物的?!俺匀俗於?,拿人手軟”,日后這些個人情是需要你拿武功去還的。還有一種,就是收徒弟。收徒弟,就是傳手藝,收費是自然的。
以上,是練武者正當收益的幾種方式,可能事實上略有不同,但基本上大同小異。
如果不愿意上面幾種正當收益,那么就會有江湖大盜,海洋飛賊,占山為王,落草為寇,這些個做沒本錢生意的。這些練武者,就和靠正當收益的練武者,產生了對立,互相為難,互相搶對方財產也就很正常了。當然,也有可能是共生關系。
我們現代傳統武術勢微,其實就是說明我們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好了,靠武術打打殺殺已經無法生存,養活不了自己了,所以自然就沒有人學了,因為學成太不容易,還不能靠它吃飽飯。
文章寫的有點長,也有些地方有些跑題,但是,本人還是希望傳統武術能夠發揚光大的,希望大家一起努力,別讓我們那么牛逼的傳統武術失傳了!
風吹來的,所以出手輕如浮云。一是強盜之風。古代的大俠都是武藝高強的江湖浪人,銀子都是隨手一抓一大把,自然視金錢如糞土。一是江湖大道劫富濟貧,專找為富不仁的豪門巨富下手,金山銀山塔林,自己拿不完就做散財童子,博得人稱大俠。二是招財之風。江湖名聲大噪,富豪人家為了保家保業,自然要拉大旗做虎皮,交結江湖大俠,一震聲威,大把大把地饋贈銀兩就是必然選擇。三是免災之風,就是走鏢、充當保護傘,這些都是要銀子交換的。四是自然之風。英雄也有落難之時,關老爺也有走麥城的時候,萬不得已就只好討吃要喝,甚至喝西北風,靠自己的體力內功熬夜了。
小篇你今晚穿越一次,就明白了,哈哈哈
林沖棒打洪教頭知道吧,不管是江湖大俠還是綠林好漢,總會有一些富二代會與他們成為朋友,各取所需。
1、所救之人的饋贈
2、門派
3、當官
4、殺富濟貧
小說是不能在細節上較真兒的。比如大俠們為啥不上廁所?王子和公主結婚以后怎么生活?淫賊施暴為啥不脫光?……
大俠們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劫富濟貧,比如楊過在后來的16年里劫掠蒙古軍營,黃蓉一開始也想坑郭靖的汗血寶馬,還有靠自己的本事,比如化緣(虛竹)、乞討(石破天,楊過小時候)、韋小寶(開始在麗春院,后來入宮有俸祿)、賣藝(穆念慈父女)、行醫(程靈素)等等,有些則是靠自家生意支持,比如林平之家的福威鏢局,還有的本身就是一方豪強,比如段譽就是大理世子,還有的則是門派供養,比如令狐沖(恒山派掌門),張無忌(魔教教主),陳家洛(紅花會總舵主),陳近南(天地會總舵主)。
還木有評論哦,快來搶沙發吧~